形成性考核四(第六單元)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1.在幼兒園中,如果某幼兒偶爾對其他幼兒采取攻擊性行為且后果并不嚴重,那么教師可采取消極處理的方式,放手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2.策略型說謊其行為本身并不是為了達成某種特定的目的,只是隨機性地說出了與事實不吻合的內容而已。
3.4歲的兒童基本上具備了心理理論,因而說謊 “水平”比較高。
4.幼兒教師在分析學前兒童的挑戰(zhàn)性行為時,要把其原因聚焦于誘發(fā)因素上。
5.學步期兒童出現(xiàn)的咬人行為是一種問題行為。
6.成長過程中的學前兒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為問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7.使用自然后果法的目的,是幫助學前兒童認識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
8.使用正強化法時,強化物不應立即呈現(xiàn)在所需要的行為發(fā)生之后。
9.在日常生活中,坐在車上不系安全帶就會聽到連續(xù)的警示聲音,當系上安全帶后這種煩人的聲音就會消失,這是一種負強化。
10.正強化法的目的是增加期待行為發(fā)生的頻率,而負強化法的目的是減少期待行為發(fā)生的頻率。
11.懲罰法可以在脫離錯誤行為發(fā)生之情境的情況下使用。
12.正懲罰法和負懲罰法都是為了削弱某一種行為,或減少這種行為再次發(fā)生的可能性。
13.強化法和懲罰法能夠產生道德他律,卻不一定能幫助學前兒童產生道德自律。
14.強化法和懲罰法可能導致學前兒童的外部動機被破壞。
15.幼兒教師對家長描述學前兒童行為時既要作事實性描述,也應作情感性描述。
16.小班幼兒挑戰(zhàn)性行為的發(fā)生率高于中、大班,因為中、大班的幼兒已經在幼兒園的生活中逐漸掌握了在不同情境下表現(xiàn)適當行為的技能。
17.年齡較小的學前兒童說謊純粹是無意識的和不自覺的行為,這屬于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正常現(xiàn)象。
18.自然后果法強調并澄清了限制,它通過行為的效果來傳達哪些言行是不能忍的。
19.系統(tǒng)性的行為指導是幫助學前兒童調整挑戰(zhàn)性行為的最廣泛、最有效的策略。
20.判斷學前兒童挑戰(zhàn)性行為嚴重程度的依據之一是,其挑戰(zhàn)性行為是否能用非常規(guī)的方法控制。
21.一個學前兒童推倒別人搭好的積木建筑,是因為他好奇“堆得很高的積木在散落時是什么樣子”。這種攻擊性行為屬于( )。
A.無意性攻擊行為
B.表現(xiàn)性攻擊行為
C.工具性攻擊行為
D.敵意性攻擊行為
22.個體為了爭奪物品、領地或權力而發(fā)生的攻擊行為,體現(xiàn)為身體上的沖突且有可能使他人在此過程中受傷。這種攻擊性行為屬于( )。
A.無意性攻擊行為
B.表現(xiàn)性攻擊行為
C.工具性攻擊行為
D.敵意性攻擊行為
23.( )歲或者更小的學前兒童的說謊行為屬于非策略型說謊行為。
A.2
B.3
C.4
D.5
24.“超超在拿小抹布擦自己的桌子的時候,把抹布弄得很濕,然后把抹布里的水擠在教室的桌子上,后來干脆邊跑邊擠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濕了好大一片。老師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后,及時制止了他的行為,然后要求超超拿干抹布把他弄濕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凈,超超干了好一陣才干完。完成任務之后,他告訴老師自己很累。當老師問他以后還會不會這樣做時,他搖頭,表示不會了。”教師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
A.補償法
B.剝奪法
C.隔離法
D.自然后果法
25.對于符合期望的行為,撤消或減弱原來存在的消極刺激或者條件以使這些行為發(fā)生的頻率提高。這種方法是( )。
A.正強化法
B.負強化法
C.正懲罰法
D.負懲罰法
26.兒童在圖書角干擾同伴,老師就收走他喜歡看的繪本。這種方法是( )。
A.正強化法
B.負強化法
C.正懲罰法
D.負懲罰法
27.學前兒童挑戰(zhàn)性行為的“挑戰(zhàn)性”具體體現(xiàn)不包括( )。
A.學前兒童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學前兒童個體,如出現(xiàn)安全挑戰(zhàn)等問題
B.學前兒童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學前兒童群體,如出現(xiàn)破壞秩序、同伴沖突等問題
C.學前兒童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學前兒童家庭
D.學前兒童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教育活動的進程
28.下列行為中不屬于策略性說謊的是( )。
A.制造虛假痕跡
B.破壞證據
C.說完謊話后成功地掩飾自己的說謊行為
D.3歲寶寶把糖果藏在背后,對媽媽說“媽媽我沒有拿糖果哦?!?/p>
29.美美的媽媽正在廚房里做家務,突然,4歲的美美開始哭鬧,她試圖得到媽媽的注意,但媽媽沒有理會她。5分鐘后,美美停止哭叫,并開始玩布娃娃。此時,媽媽走到她身邊和她一起玩兒。美美媽媽使用的教育方法是( )。
A.正強化法
B.負強化法
C.正懲罰法
D.負懲罰法
30.學前兒童個性化行為指導方案的參與者不包括( )。
A.幼兒自身
B.幼兒同伴
C.幼兒教師
D.幼兒家長
31.策略性說謊行為的特點是,個體的說謊行為具有( )。
A.適應性
B.隨機性
C.無意識性
D.自發(fā)性
32.凡是可以累積起來交換別的強化物的條件刺激物就稱為( )。
A.正強化物
B.代物
C.代幣
D.獎品
33.后果法如果運用不當,就容易變成( )。
A.獎勵
B.懲罰
C.正強化
D.負強化
34.攻擊者不帶有憤怒、沮喪或者敵意的情緒,對攻擊者來說,這種行為只是一種導致其他人不開心的玩笑或探索性的行為。具有這種特點的攻擊性行為是( )。
A.表現(xiàn)性攻擊行為
B.無意性攻擊行為
C.敵意性攻擊行為
D.工具性攻擊行為
35.正懲罰法是通過逃避和( )這兩個過程來實現(xiàn)其效果的。
A.隔離
B.剝奪
C.回避
D.補償
36.相關后果法中不包括()。
A.隔離
B.剝奪
C.補償
D.懲罰
37.案例一一天,在自主游戲時間里,因為晚了一步,小宇想玩的積木被同伴拿走了,他立刻發(fā)起脾氣來。無論老師如何安慰和勸導他,他都聽不進去。老師只好暫時對小宇進行冷處理,讓他自己冷靜一會兒,待他情緒平復一點兒再進行引導。但小宇一直大喊大叫,在一旁玩兒的其他孩子都說 “吵死了”。平時,小宇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大發(fā)脾氣,他不僅會大喊大叫,甚至還會砸東西。
針對案例一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你的觀點是( )。
A.小宇的表現(xiàn)主要是氣質問題,不需要教師對其特別關注和干預。
B.小宇發(fā)脾氣可能對其他小朋友造成傷害,教師的正確做法是,在他發(fā)脾氣時將他隔離起來。
C.小宇因情緒失控表現(xiàn)出一系列的挑戰(zhàn)性行為,教師首先應搞清楚 “脾氣從何而來”,再根據原因與小宇進行交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化解他的脾氣。
D.小宇的壞脾氣會影響小朋友和教師的活動,應請家長帶回家進行教育處理。
38.案例二 小杰在午睡后想和小瑞一起玩兒。但小瑞剛睡醒,只想單獨待著。因為沮喪,小杰變得具有攻擊性,最終他通過身體接觸來引起小瑞的注意。小杰的行為從 “輕輕碰小瑞”升級成 “用力推小瑞”,然后變成 “打小瑞”,小瑞號啕大哭起來。老師介入其中,她知道,小杰此時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個人的需要,因此老師讓小杰離開并解釋說,她不能讓小杰打小瑞。老師冷靜地把小杰帶到隔壁的房間,說:“打人會痛的。”老師告訴小杰:“等你準備好了用你的語言而不是拳頭后,你就可以回去了。小瑞受到了傷害,他需要感到安全。”
案例二中教師使用的教育方法是( )。
A.強化法
B.懲罰法
C.自然后果法
D.相關后果法
39.案例三 3歲的琪琪經常會咬同伴。了解她的家庭情況后,老師排除了攻擊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經過一天不同時間段、不同類型的幾次觀察后,老師發(fā)現(xiàn):琪琪咬同伴的行為發(fā)生在別人身體離她過近的時候,參觀者走進教室的時候,教室過于吵鬧的時候,衣服標簽令她煩擾的時候,還有從教室轉到大游戲場的時候。
案例三中琪琪挑戰(zhàn)性行為的原因很可能來自于( )。
A.幼兒個體的氣質差異
B.幼兒個體成長經歷的差異性
C.幼兒個體的感知覺偏好
D.幼兒個體生理成熟的差異
40.案例三 3歲的琪琪經常會咬同伴。了解她的家庭情況后,老師排除了攻擊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經過一天不同時間段、不同類型的幾次觀察后,老師發(fā)現(xiàn):琪琪咬同伴的行為發(fā)生在別人身體離她過近的時候,參觀者走進教室的時候,教室過于吵鬧的時候,衣服標簽令她煩擾的時候,還有從教室轉到大游戲場的時候。
針對案例三中琪琪的問題,教師的正確做法是( )。
A.琪琪咬人是其生理不成熟造成的,隨著生理發(fā)育日趨成熟,咬人行為會自然消失,所以教師不必進行特別的干預。
B.采取措施讓琪琪所在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舒適,盡量減少過度刺激,同時教給琪琪一些溝通方式和適宜的應對技能來保護她遠離過度刺激。
C.運用相關后果法、懲罰法等方法矯正琪琪的咬人行為。
D.為保護其他幼兒不受傷害,請家長帶琪琪回家,待其改掉咬人習慣后再回幼兒園。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