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學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全球變化生態(tài)學(爾雅)》在線作業(yè)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25 道試題,共 50 分)
1.水圈中全部的水每()通過生物體一次。()
A.2.8年
B.28年
C.280年
D.2800年
2.生物入侵將產生兩種值得關注的全球效應是()。
A.降低地域性動植物區(qū)系的獨特性、打破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生殖隔離
B.降低地域性動植物區(qū)系的獨特性、打破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地理隔離
C.提高地域性動植物區(qū)系的獨特性、打破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生殖隔離
D.提高地域性動植物區(qū)系的獨特性、打破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地理隔離
3.關于全球變化的科學內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過程或事件的影響應為全球性的
B.認識全球變化規(guī)律需要了解所有時間尺度上的過程
C.指過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間尺度遠在地球半徑以下
D.全球變化研究超越了各分支學科的界限
4.與外界只有能量而沒有物質交換的系統(tǒng)是()。
A.群體系統(tǒng)
B.開放系統(tǒng)
C.封閉系統(tǒng)
D.孤立系統(tǒng)
5.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每年約滯留()噸碳在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A.220億
B.20億
C.1220億
D.1200億
6.我國大概有()的秸稈用作燃料。
A.70%-80%
B.50%-60%
C.30%-40%
D.10%-20%
7.二氧化碳的光合馴化作用是指植物生長在高濃度CO2環(huán)境下,經過一定時間后光合速率可能()。
A.進一步升高
B.趨于穩(wěn)定
C.衰落到以前CO2環(huán)境下的水平以下
D.恢復到以前CO2環(huán)境下的水平
8.對環(huán)境變化較為敏感,遷移很快的物種屬于()。
A.s-遷移對策種
B.r-遷移對策種
C.k-遷移對策種
D.d-遷移對策種
9.決定全球變化研究的成敗的是()。
A.研究的范圍大小
B.正確的研究方法
C.數(shù)據的收集和處理
D.變化的實物證據
10.中國土壤系統(tǒng)中的有機碳儲量占世界總量的()。
A.6.8%-8.7%
B.12.4%-15.5%
C.9.3%-11.0%
D.1.1%-2.3%
11.根據天敵逃避假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植物可以利用天敵調節(jié)作用的降低提高種群的增長
B.天敵是植物種群的重要調節(jié)者
C.天敵對本地種比外地種有更大的抑制作用
D.天敵對于本地動物的影響遠大于本地植物的影響
12.蓋亞假說中提出Gaia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是()。
A.水
B.植物
C.微生物
D.土壤
13.水體富營養(yǎng)化導致水中的()減少。
A.鞭毛藻
B.藍藻
C.硅藻
D.定鞭金藻
14.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基礎原理是()。
A.熱力學第四定律
B.熱力學第二定律
C.熱力學第三定律
D.熱力學第一定律
15.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產生的效應可能使陸地植被的凈第一生產力()。
A.年差異變化減小
B.增加
C.減少
D.產生較大波動
16.海底擴張學說提出于()。
A.20世紀60年代
B.20世紀50年代
C.20世紀40年代
D.20世紀30年代
17.根據Penman分類系統(tǒng),理論上最有確定可能蒸散的方法應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輻射平衡
B.空氣溫度
C.濕度
D.土壤
18.下列地區(qū)中不屬于水資源嚴重缺乏地區(qū)的是()。
A.美國西部
B.澳大利亞西北部
C.南美洲北部
D.中亞地區(qū)
19.整個國家是一個()。
A.開放型的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
B.開放型的單一生態(tài)系統(tǒng)
C.封閉型的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
D.封閉型的單一生態(tài)系統(tǒng)
20.80年代后期以來,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科學研究和資源普查的行為的特點不包括()
A.遙感技術的分散化
B.實用化與商業(yè)化
C.大尺度遙感廣泛應用,促進了宏觀生態(tài)學的發(fā)展
D.國際合作與信息資源的共享
21.根據全球初級生產力分布圖,下列地區(qū)中生產率最高的是()。
A.非洲北部
B.美國東南部
C.澳大利亞西南部
D.俄羅斯東部
22.厄爾尼諾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
A.熱帶東太平洋海域大面積海水變暖
B.熱帶東太平洋海域大面積海水變冷
C.寒帶東太平洋海域大面積海水變暖
D.寒帶東太平洋海域大面積海水變冷
23.根據1980年到1989年平均統(tǒng)計數(shù)字,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改變向大氣每年輸入()噸碳。
A.70億
B.55億
C.32億
D.16億
24.植被的第一性生產力可用3種方式表示,其中最小的是()。
A.總第一性生產力
B.凈第一性生產力
C.凈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力
D.凈物質循環(huán)生產力
25.根據相關數(shù)據,在下列時間段中,全球整體溫度最高的是()。
A.1700年-1800年
B.1500年-1600年
C.1300年-1400年
D.1100年-1200年
二、判斷題 (共 25 道試題,共 50 分)
26.植物生理生態(tài)學實驗的處理指標確定中之所以考慮施氮處理,主要是因為現(xiàn)在大氣和土地中氮元素急劇流逝。()
27.研究全球變化過程中,感熱密度分析法有效地解決了儀器不統(tǒng)一導致產生誤差的情況。
28.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任何一個物種的消失都必定會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瓦解。()
29.氣溶膠可能阻擋太陽輻射,降低地球溫度。()
30.我國各植被類型的土壤呼吸總量中,最高的是農作物,其次是亞熱帶、熱帶灌叢。()
31.遙感技術不僅可以對災害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而且能夠進行孕災環(huán)境和致災因子分析以及災損估算。 ()
32.隨著南北極臭氧層空洞加劇,南北極的紫外線的總量已經遠遠高于低緯度地區(qū)。()
33.1910年,懷特兄弟第一次從飛機上拍攝照片,開辟了近代航空攝影的先河。()
34.陸地植被研究的研究組織形式越來越多采用國際化和網絡化研究時空尺度,不僅考慮長期地面定位觀測點的時間序列,還擴展到通過空間衛(wèi)星、遙感技術對景觀、區(qū)域等大尺度的空間觀測以及不同生物圈的比較。()
35.影響土壤呼吸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作用、土壤氣象因子、抑制因子、土地利用方式等四類。()
36.如果從人口總數(shù)角度考慮,中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經生產量值約是全球平均的1~2倍。()
37.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潛在經濟損失遠大于直接經濟損失。()
38.對植被來說,最基礎的化學循環(huán)就是通過葉片的光合作用。()
39.分類單位校準法是將從表土沉積物中采集的古代花粉樣品進行處理分析,計算主要分類單位其花粉的百分率,然后,將此百分率與實測的優(yōu)勢植被進行校準,建立相關的數(shù)量關系。()
40.一般認為全新世大暖期的氣候條件較現(xiàn)在更加干燥。()
41.全球變化與水關系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海洋。()
42.全球環(huán)境變化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時間上和空間上兩個維度。()
43.根據1992年的統(tǒng)計,我國農村燃燒作物秸稈和薪柴消耗的能源總量約占農村消耗的能源總量的23.8%。()
44.所謂的全球變化其實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變化和人類引起的變化兩類。()
45.對于中國北方來說,歸一化植被指數(shù)在冬季較高,夏季較低。()
46.生物圈凈初級生產力等于植物總第一性生產力加植物的總呼吸。()
47.我國正在積極開發(fā)可再生能源,預計2020年再生能源占到一次性能源的15%左右。()
48.高溫導致土壤有機氮的礦化加強,干旱期的延長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氮的積累。()
49.地球內部能量主要是以熱能和機械能的形式突然釋放出來的。()
50.從能量角度來說,可見光大約占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