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春中傳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平時作業(yè)-0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30 道試題,共 60 分)
1.最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人口狀況是( ) 。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增長慢
C.人口不增也不減
D.與物質生產相適應
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句話是一種 ( )。
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B.唯心主義的觀點
C.形而上學的觀點
D.相對主義的觀點
3.堅持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是( ) 。
A.真理問題上的唯物論
B.真理問題上的一元論
C.真理問題上的辯證法
D.真理問題上的二元論
4.把經過實踐證實的理論看成絕對真理,并當成檢驗其它一切認識真理性的標準,這是一種( ) 。
A.形而上學的觀點
B.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C.相對主義的觀點
D.經驗論的觀點
5.要判斷一種觀點的是非對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以偉人之是非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為是非
C.以眾人的意見定是非
D.以實踐中是否得到證明定是非
6.莊子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边@是一種 ( )。
A.唯物主義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觀點
D.相對主義觀點
7.量變的復雜性是指 ( ) 。
A.量變的程度發(fā)展不同
B.量變形式的多樣性和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部分質變
C.質變中有量的擴張
D.量變有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和突破度的范圍的變化
8.任何科學理論都不能窮盡真理,而只能在實踐中不斷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這說明( ) 。
A.真理具有絕對性
B.真理具有相對性
C.真理具有客觀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9.在真理觀上堅持辯證法,就必須承認( ) 。
A.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B.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C.真理既是正確的又包含錯誤因素
D.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體的
10.直線論的錯誤在于只看到( )。
A.事物發(fā)展的周期性而否認了前進性
B.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而否認了曲折性
C.事物發(fā)展的間接性而否認了連續(xù)性
D.事物發(fā)展的曲折性而否認了周期性
11.真理的發(fā)展是一個( )。
A.真理和謬誤相調和的過程
B.真理和謬誤相補充的過程
C.客觀真理與主觀真理相互轉化的過程
D.相對真理逐漸向絕對真理轉化的過程
12.揭示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和道路的規(guī)律是( )。
A.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B.質量互變規(guī)律
C.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D.聯(lián)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
13.人口因素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 。
A.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B.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
C.制約和影響社會發(fā)展
D.決定國家的貧富強弱
14.社會存在( ) 。
A.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的總和
B.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
C.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D.就是指社會環(huán)境
15.實踐之所以是駁斥不可知論的最有力的論據,是因為( ) 。
A.實踐本身是社會物質活動
B.堅持實踐的觀點就是堅持唯物論
C.實踐的成功證明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正確的
D.世界不存在永遠不能認識的事物
16.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是( )。
A.制造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語言文字
D.具有思想意識
17.循環(huán)論的錯誤在于( )。
A.只看到事物發(fā)展的普遍性,沒有看到事物發(fā)展過程的特殊性
B.只看到事物的絕對運動,沒有看到事物的相對靜止
C.只看到事物發(fā)展道路的曲折性,沒有看到事物發(fā)展趨勢的前進性
D.只看到新舊事物之間的連續(xù)性,沒有看到新舊事物之間的間斷性
18.聯(lián)系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在于 ( )。
A.要求我們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世界
B.它是認識事物本質的基礎
C.它是科學分門別類的客觀依據
D.它是正確區(qū)分不同事物的基礎
19.作為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地理環(huán)境,指的是( )。
A.全部自然界
B.勞動資料
C.直接影響生產力發(fā)展的自然條件
D.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所依賴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
20.地理環(huán)境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主要是通過( ) 。
A.對人的心理因素的影響才能實現(xiàn)
B.對人的生理結構的影響才能實現(xiàn)
C.對民族氣質的影響才能實現(xiàn)
D.對生產過程的影響才能實現(xiàn)
21.階段性部分質變表現(xiàn)了 ( )。
A.事物內部各部分之間變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體與某些構成部分之間變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與事物之間變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質屬性與非本質屬性之間變化的不平衡性
22.堅持真理的客觀性,就是( )。
A.在真理觀上堅持了唯心主義
B.在真理觀上堅持了唯物主義
C.在真理觀上堅持了辯證法
D.在真理觀上堅持了形而上學
23.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
A.能否滿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數(shù)人認可
C.能否付諸實踐
D.能否在實踐中得到證實
24.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失”。他的這一觀點是( )。
A.唯物主義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詭辯論觀點
D.辯證法觀點
25.真理與謬誤的統(tǒng)一的含義是( )。
A.真理中包含著謬誤
B.二者互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D.二者沒有確定的界限
26.在真理觀上堅持唯物主義,就必須承認( ) 。
A.真理具有客觀性
B.真理具有相對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具體性
27.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就是要檢驗認識是否同( )。
A.已有的理論相符合
B.已被實踐證明的真理相符合
C.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符合
D.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相符合
28.作為辯證的否定的“揚棄”是 ( )。
A.既保留又繼承
B.徹底拋棄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調和
29.兩種對立的發(fā)展觀是 ( )。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B.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對立
D.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對立
30.解放思想,就是要( )。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縛,思想上達到絕對自由
B.不受任何約束,做到隨心所欲
C.拋棄原有的一切觀念,重新評價一切
D.突破落后觀念的束縛,堅持實事求是
二、多選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31.上層建筑在下列哪幾個方面為經濟基礎服務( )。
A.在服務方向上保護自己的經濟基礎,排除異己
B.在服務方式上通過對社會生活、經濟生活的控制實現(xiàn)其職能
C.在服務效果上既可促進也可阻礙經濟基礎的發(fā)展
D.在服務手段上一切通過國家的行政命令
32.下列各項屬于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的歷史唯心主義產生的根源的有( )。
A.生產規(guī)模的狹小限制人們的眼界
B.剝削階級的偏見曲解歷史的發(fā)展
C.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不高
D.認識上的直線性和片面性
3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偉大變革,因為它( )。
A.結束了“科學之科學”的哲學時代
B.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
C.建立了絕對真理的理論體系
D.使哲學發(fā)展到頂峰
34.馬克思指出:“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這句話的含義是( )。
A.意識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把意識與存在等同起來
C.意識體現(xiàn)了主觀和客觀的辯證統(tǒng)一
D.意識是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
35.下列各項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xiàn)的革命變革的表現(xiàn)的有 ( )。
A.提出階級斗爭的觀點
B.確立了科學實踐觀
C.實現(xiàn)了唯物論和認識論的結合
D.實現(xiàn)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結合
36.意識并非一開始就是“純粹的”意識,“精神”從一開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質的‘糾纏’,物質在這里表現(xiàn)為震動著的空氣層、聲音,簡言之,即語言。這說明( )。
A.沒有獨立存在的意識、精神
B.意識永遠依賴于物質
C.語言是現(xiàn)實的意識,是意識的表現(xiàn)形式
D.意識也就是物質的東西
37.“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覺;販賣礦物的商人只看到礦物的商業(yè)價值,而看不到礦物的美和特性;他沒有礦物學的感覺”。從哲學上講,這段話說明( )。
A.人的感覺是先驗的
B.人的感覺從經驗中來
C.人的感覺具有主體性
D.事物的本質取決于人
38.人民群眾的活動,要受到現(xiàn)存的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條件有( )。
A.經濟條件主要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B.政治制度特別是國家制度
C.政治、思想道德水平
D.人們頭腦中的傳統(tǒng)觀念
39.對社會發(fā)展起作用的因素有( )。
A.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B.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的作用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作用
D.科學技術對社會歷史的推動作用
40.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是(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有時候,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從而成為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C.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
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相對獨立性
41.知識分子( ) 。
A.是一個獨立的、廣泛的階層
B.不是由在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處于相同地位的人所組成
C.具有統(tǒng)一的階級屬性,是一個獨立的階級
D.不同的知識分子可以為各種不同的階級服務
42.階級斗爭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在于它是( )。
A.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B.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C.階級社會實現(xiàn)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途徑
D.迫使統(tǒng)治階級實行某些改良措施的手段
43.人民群眾( ) 。
A.是一個歷史范疇
B.僅僅指勞動人民
C.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
D.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范疇
44.杰出人物在歷史上起一定的進步作用,與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決定作用是一致的,這是因為( ) 。
A.杰出人物是階級的代表、群眾的代表,是階級和群眾中的一員
B.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為基礎的
C.杰出人物的活動受到當時的群眾活動和階級斗爭的制約
D.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如何,取決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45.下列各項屬于典型的社會革命類型的有( )。
A.新興封建主階級推翻沒落奴隸主階級統(tǒng)治的革命
B.新興資產階級推翻沒落封建主階級統(tǒng)治的革命
C.被壓迫人民反對外來侵略者的斗爭
D.殖民地人民反對宗主國壓迫的斗爭
46.共產主義是( )。
A.無產階級的整個思想體系
B.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
C.以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為目標的實際運動
D.渺茫的幻想
47.判斷一個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錯誤觀點是 ( )。
A.根據它時間上出現(xiàn)的先后
B.根據它的形式是否新奇
C.根據它的力量是否強大
D.是否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48.我國現(xiàn)階段階級斗爭的特點是( )。
A.階級斗爭已變成人民內部矛盾
B.階級斗爭越來越尖銳
C.階級斗爭已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
D.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
49.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是因為( )。
A.人民群眾的一切活動都推動社會歷史前進
B.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
C.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D.人民群眾是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創(chuàng)造者
50.唯物辯證法就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革命的,因為它( )。
A.認為凡是現(xiàn)存的都是應當滅亡的
B.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從其暫時性方面去理解和對待
C.認為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只有間斷性,沒有連續(xù)性
D.在對現(xiàn)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對現(xiàn)存事物的否定理解